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,上海离婚案件中虚拟财产分割已成为高频争议点。上海离婚律师在处理此类案件时,需精准把握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,区分其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根据上海法院的裁判规则,婚后通过夫妻共同财产取得的虚拟财产(如用共同存款购买的比特币、直播账号充值打赏形成的粉丝经济价值),原则上应作为共同财产分割。
实践中,价值认定是此类案件的难点。上海离婚律师通常会采取三种路径:一是参考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实时报价,如游戏账号可通过平台的成交记录确定基准价;二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,针对抖音、小红书等内容账号,评估时会综合粉丝活跃度、广告合作收益等数据;三是引导双方协商作价,在律师见证下签订价值确认协议。例如,静安区法院处理的一起案例中,男方婚后运营的电竞账号经专业机构评估价值 86 万元,最终法院判决男方支付女方 43 万元折价款。
对于具有人身依附性的虚拟财产,上海离婚律师会明确区分其归属。如个人社交账号因承载身份属性通常归原持有人,但婚后产生的商业收益需分割。针对数字货币隐匿问题,律师可申请法院出具调查令,调取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平台的转账记录,追踪资金流向。若发现一方在离婚前恶意转移虚拟财产(如将比特币转入他人钱包)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 1092 条主张其少分财产,上海法院对此类行为的惩罚性分割比例通常在 10% 至 30% 之间。